为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学科学、爱科学的兴趣,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,并宣传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,以博物馆优美的展示环境和良好的艺术氛围为依托,全方位、多角度地展现一件件珍贵的馆藏精品,11月30日,“每月一星”之一百三十九期“篦点蛙纹陶壶”特展正式在省博物馆展出。 白金宝文化的篦纹陶在我国北方各区系陶器纹饰中独树一帜,其工艺有特定的时空范畴和文化内涵的定性。经学者研究得知,白金宝文化陶器的篦纹系采用平行缠绕纤维或细绳的片状工具,以工具的锐边在陶器表面施压而成,一般有明显压印的线形凹槽,“篦点”上仍留有纤维或绳股痕迹。
这件陶壶便是白金宝文化众多篦纹陶的代表之一,陶壶为泥质灰褐陶,泥条盘筑法制成,手制,器壁薄,直颈侈唇,扁圆腹,口径6.8厘米,底径4.5厘米,高9.5厘米。颈部饰有篦纹组成的网格纹;腹部饰有篦纹组成的变体蛙纹,蛙纹由两蛙相叠,肢爪仅各表现出一对;变体蛙纹间饰有篦纹组成的图案,从朱永刚先生的《白金宝文化篦纹陶纹饰初论》一文来看,应是鹿纹。 白金宝文化是嫩江流域发现年代较早,材料积累较多,时间位置处于“古城类型”之后、汉书二期文化之前的一种青铜时代遗存。该文化的命名得于以白金宝遗址第三期为代表的遗存,其遗址材料还发现于黑龙江省肇源古城、望海屯、卧龙等处。其文化特征是以绳纹、篦纹、三足陶,半地穴式房址为代表,经碳十四测定,树轮校正年代为距今2900±100年,应处在青铜时代晚期,大致相当于中原的西周时期。 “每月一星”品牌系列展览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坚实平台,不仅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,促进观众与博物馆的了解与互动,又提升了博物馆收藏、展示和开展社会教育的总体水平。